☆、知足
水汷牵着宝钗,刚走到南安太妃的院子,宝钗轻轻挣开了手。
水汷一脸疑惑,转念便想明白了原因。
水汷轻轻拢过宝钗鬓角发丝,与她一前一后走入松涛苑。
南安太妃尚未起来,只有探春领着丫鬟,坐在椅上等着。
探春见了水汷宝钗,笑着向他俩打招呼,看看水汷,又看看宝钗,拿着帕子掩面一笑。
水汷怕宝钗面薄,不好意思,忙道:「你自嫁了晏儿,性子也随了他,越发的狭促了。」
探春道:「我有没有变了性子不知道,倒是大哥,刚娶了宝姐姐,性子便变得跟她一样稳重了。年前你是如何打趣我的?大哥可是忘了?」
正说话间,丫鬟们扶着南安太妃过来了。
南安太妃道:「大清早的,这么热闹。」
探春上前去搀南安太妃,一边走,一边笑着向她告状:「大哥也不知怎地,成了婚,脸皮变得薄了,被我臊了几句便要发火,母亲可要替我做主啊。」
南安太妃拉着探春坐在自己身边,道:「你这猴儿,又在糊弄我,你成日里说你跟你宝姐姐关系如何好,怎么她一进门,你便打趣她?」
「你大哥与你嫂子新成婚,自然要护着她了,你这丫头,也太不识趣。」
摇头轻叹,却道:「罢了罢了,看你可怜巴巴的,我与你做主罢了。」
说着便让水汷向探春赔礼。
水汷忍俊不禁,刚弯下身,探春连忙还礼。
探春抬起头,看着水汷,又看看宝钗,自己先忍不住笑了,闹得南安太妃又去锤她。
宝钗见此,便知探春极得南安太妃的心,微微一笑,上前与南安太妃见礼。
南安太妃让大丫鬟把她扶起来,指了指一旁椅子,道:「先不着急,等小雯过来。」
又吩咐丫鬟道:「催一下郡主。」
丫鬟应声而去。
宝钗坐在水汷下首,探春也回了座位。
水汷低声向宝钗解释道:「晏儿身子弱,极少出来见人,等哪日他身子好了,再见他不冲。」
宝钗点头。
不一会儿,水雯进来了,见过宝钗等人,便挨着南安太妃坐下了。
丫鬟捧来茶杯,宝钗上前敬茶。
南安太妃面露微笑,接过茶,抿了一口便放下,一旁丫鬟托着一个金丝楠木的匣子,南安太妃从里面取出一枚簪子,插在宝钗发间。
那枚簪子太过熟悉,海浪祥云,通体没有一点流苏,分明是薛蟠送她的那一支,如何到了南安太妃手里?
火光电石间,宝钗便想明白了。
海浪祥云,是南安王府的标志,水汷扮成书僮混到薛家商队时,便已经打上了她的主意。
宝钗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,心口酸酸的,面上却是丝毫不敢显露,磕头谢过南安太妃。
宝钗又向水雯敬茶,水雯笑眯眯地接过,眉目里依稀有着几分水汷的英气。
敬完一圈茶,便要去大明宫谢恩。
轿子早已备好,水汷现行进入,转身去扶宝钗,却见宝钗扶着莺儿的手,已经上来了。
水汷只好吩咐丫鬟备好小暖炉。
水汷将暖烘烘的小暖炉塞到宝钗手里,一手揽着她的肩,轻轻在她额上落下一个吻。
宝钗红了脸。
从昨夜成亲到现在,水汷无疑是一个体贴的丈夫,每一个细节都像是排演过一般,细致入微。
宝钗也尽力地去扮演一个贤惠的妻子,举案齐眉,相携白首。
到了大明宫,以前对宝钗爱理不理的宫女太监们都争先恐后的来献媚,宝钗淡然处之,待他们的态度与之前并无两样。
清思殿里,太后依旧是威严而慈爱的,只是此时慈爱更多一点,威严更少一点,笑着赐座,又笑着说着让宝钗早日为水汷诞下后人。
宝钗红着脸,回话的规矩让人挑不出来一点错,太后满意地点点头,又赐下许多东西,方放他们离开。
刚出清思殿,迎面便见一个一身素衣的女子,眉目疏离。
宝钗微微避过行礼,那女子头也不回,翩然而去。
水汷道:「你之前见过二公主?」
宝钗微微摇头,道:「不曾。」
虽然没有见过二公主,但这通身的天家气派,轮廓里与永昌公主有着几分相似,除了即将远嫁北疆的二公主,再没有旁人了。
宝钗知道,在这个时代,生而为女子,再怎么尊贵的身份,也无力左右自己的命运,她如是,公主亦如是。
宝钗敛眉,比之旁人,她无疑是幸福的,心中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?
水汷拉着她的手,道:「走吧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