☆、和亲
宝钗枕着鸳鸯戏水枕,上面还有着水汷的味道,想起他对自己的托付,眉头紧锁。
江城战端起,京都也一样,风云变幻无测。
二帝争位,双悬日月照干坤,又有六皇子北静王,在这个天家诸王夺嫡的泥泽里,南安王一脉真能全身而退吗?
她不知道。
她所能做的,不过护好一家老幼,府兵与枭骑,万万不能动。
宝钗又躺了一会儿,见天色渐亮,便起来梳妆。
水汷走了,她自然不好再一个人吃饭,早早梳洗完毕,去松涛苑里拜访南安太妃。
南安太妃毕竟上了年龄,容易嗜睡,宝钗坐在椅上,等了好一会儿,丫鬟们方搀着南安太妃过来。
宝钗上前见礼。
水雯早上贪睡,水晏与探春又不与她们一起吃饭,宝钗一人伺候南安太妃进食。
水汷出征,南安太妃心中忧虑,食慾不振,宝钗不敢深劝,只伺候南安太妃喝了几口汤,吃了几口菜。
饭毕,南安太妃叫来了府上的丫鬟婆子们,谁人在做何职,一一告诉宝钗。
宝钗面带微笑,细细听着。
最后那几个丫鬟,却是颇有姿色的,南安太妃道:「她们都是府上家生的丫鬟,我派去伺候汷儿的,如今你也来了,是去是留你来决断吧。」
宝钗抬眼去瞧,丫鬟们个个低眉顺眼,让人挑不出一点差错。
莺儿重新续了茶,宝钗轻啜一口,道:「既然是伺候王爷的,那便等王爷回来再行决断吧。」
几个丫鬟听了,面无波澜,磕头谢恩。
南安太妃再瞧宝钗时,眼里带了几分探究。
午间薛母派薛蟠来接宝钗,南安太妃道不可失了天家的礼,宝钗一一应下,让莺儿将回薛府用的东西准备好,与薛蟠一同回了娘家。
薛母见了宝钗,泪眼朦胧,又是高兴,又是悲伤。
高兴的是前几日水汷与宝钗一起回门,精神奕奕,毫无外人所传的病弱模样。
伤悲的是,转眼间江城又起战乱,水汷领旨出征,归来遥遥无期。
薛母搂着宝钗,痛哭了一场。
宝钗轻轻拍着薛母的背,道:「王爷洪福齐天,必能凯旋归来的。」
薛母点点头,连连称是。
宝钗又问可曾找到香菱的父母,薛母为难道:「前几日倒是有消息传过来,讲是寻不到人家。」
宝钗叹了口气,道:「年久日深,一时难寻也是有的。」
想起水汷留给她的枭骑,心思一动,便又上了心。
母女二人在屋里说着话,不多时,便有丫鬟来报,说王夫人带着姑娘们过来了。
宝钗连忙去迎,只见王夫人带着黛玉迎春与惜春,相伴而来。
四人见了宝钗,纷纷见礼,宝钗笑着将人扶起,道:「哪里就有这么多的规矩了?」
王夫人道:「你如今是王妃了,身份自然贵重。」
黛玉低头一笑,迎春仍是那副呆呆的模样,惜春身量尚小,一脸懵懂。
宝钗陪众人说了一会儿话,却见香菱进屋来,请走了黛玉与惜春,说是请教些诗句。
王夫人一脸慈爱,道:「玉儿身子弱,莫要贪书累坏了身子。」
黛玉道是,拉着惜春,与香菱一处玩闹去了。
王夫人见迎春仍坐在一旁,道:「你也与姐妹们一处玩闹去吧,我与王妃有几句话说。」
迎春无法,只得起身告辞。
王夫人看看宝钗,又看看薛母,过了良久,叹了一口气,道:「府上的这些姑娘,都不及王妃有福气。」
「迎春这般大了,官媒们说的人家也不尽其义。大老爷见探丫头嫁的好,因而对迎春要求也颇高,高不成低不就。」
宝钗见王夫人的茶见了底,叫莺儿给王夫人添茶。
王夫人喝了一口茶,又道:「你林妹妹,你也是知道的,身子这般弱,风吹吹就倒了,又有老太太护着,我纵是有心,也是没地方使。」
薛母正欲接话,宝钗连忙拉拉她的衣袖,笑着岔开话题,道:「林妹妹还小着呢,老太太喜欢她,多留两年也是有的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