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1章(1 / 2)

☆、规劝

「妈妈也太心急了些。」

宝钗手里翻着账目,眉头微微皱着,道:「王爷领兵在外,我处理好他交代的事情,照顾好王府上下,这才是王妃应当做的事情。至於其他事情,等他回来再说吧。」

薛母又想再说,皆被宝钗不着痕迹避过,话题很快又转到宝钗经营的铺子上面。

宝钗择了个良辰吉日,几家铺子便热热闹闹地开张了。

宝钗颇有经商头脑,从掌柜到小厮无不交口称赞,又加上有着王府这座靠山,寻常地痞无赖压根就不敢登门。

铺子里布置典雅,东西又非常新颖,小厮勤快,掌柜和善,一时间门庭若市,生意颇为火爆。

掌柜的每日清早送来昨日的账目,以及告知宝钗店里的销售情况,好让宝钗根据店里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销售方针。

如此过了月余,几家铺子慢慢走了上了正规。

这日清晨,几家铺子的掌柜又来汇报昨日情况,宝钗抿了口茶,目光略扫过账本,道:「你们都是久浸商场的老将,若论起资历来,都是我的长辈。」

掌柜们齐声道不敢。

宝钗笑道:「我虽身为王妃,但也不过是一个出不得王府的妇人,纵然有再多的想法,也无力施展,以后铺子里的事情,还是需要多仰仗你们,你们所出的每一分力,我都记在心里,日后必然不会亏待你们。」

宝钗的话一语三关,既点明了店舖为她一手双创,不过身为妇人,出门不便罢了。又点明了王府这个强大的靠山,京城各处都要给几分薄面。最后一句,又肯定了掌柜们的贡献。

放下账目,宝钗又道:「如今各处铺子已经慢慢步入正轨,你们也不用每日来我这里。天气若好,也就罢了,若是不好,也太过辛苦,往后每十日来一次也就罢了。」

掌柜们面有喜色,谢过宝钗。

宝钗又道:「若在外面遇到了难事,只管去寻秦统领,我舅舅如今也卖他几分面子,他在京城有他自己的法子,也算是无所不知,无所不能的。」

简单的几句话,连敲带打,却又许於重利,让掌柜们顿生敬畏,收了轻视宝钗之心。

有着王府的靠山,王妃又是一个对商场颇有见解的人,又极知分寸,待人又和善,还有什么不遂心的?

当下掌柜们纷纷表忠心。

宝钗听了,一一相谢,又聊了一会儿,让莺儿亲自送他们出去。

宝钗贵为王妃,每月都要与南安太妃一起进宫拜会太后,闲暇时间,便去瞧一瞧元春,如此几次,便与原本不怎么熟稔的表姐元春慢慢也熟悉起来了。

宝钗素来心细如发,几个照面,从元春的言谈之间,便发觉了封妃的端倪。

元春虽然封妃,但不见她有多少欢喜,反而与宝钗闲聊间,多了几分对家族的担忧。

宝钗温言相劝,道:「大姐姐如今圣眷正隆,朝堂之上又有舅舅支持,您又有什么是悬心不下的呢?」

元春轻轻叹了一口气,没有说话,明明是颜色正好的二八年华,宝钗却从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疲惫。

想起新帝春秋鼎盛之年却缠绵病榻,太上皇又有抬举六皇子之意,朝堂之事,如雾里看花,变化莫测。

以己度人,宝钗也明白元春的疲惫,却又不禁隐隐庆幸,若是她当时听了甄太妃的话,承宠於新帝,只怕现在比之元春还不如。

元春是国公家的嫡孙女,处境尚且如此艰难,而她不过皇商之后,地位更为低下,又有什么资本可以立足后宫?

元春道:「如今我在这不得见人的地方,有几句话,想让你帮我转告老祖宗。」

元春拉着宝钗的手,轻轻道出几句话。

宝钗听了,不禁佩服元春身在后宫,却仍然洞若观火的玲珑心思。

元春又道:「舅舅那里,你也要时常劝一劝,虽说良禽择木而栖,贤臣择主而事,但也要记得忠臣不事二主,投机取巧,怕只会令人生厌,多了防备之心。」

宝钗心下一惊,眸子转动,手里的茶一时间也放下了,轻声问道:「您可是知道了什么?」

元春摇了摇头,缓缓道:「我能知道什么?当年我在太后身边做女史,再事新帝,新帝虽喜我德才兼备,但又嫌我不解风情,我尚且如此,更何况...」

元春的话没有说完,宝钗却敏锐地捕捉了她的意思,沉吟片刻,反握住她的手,道:「大姐姐,您是知道的,我舅舅心里的地位,总不及你。」

元春面上一暗,却又听宝钗说道:「但我也愿意一试。」

王子腾任京营节度使,手握重兵,是荣国府的依靠,更是宝钗的依靠。

如今贾家没有拿的出手的青年才俊,薛家更不消多说,史家虽然出了两个侯爷,但如今人才也是青黄不接,四大家族,唯有王子腾还身居要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