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1页(2 / 2)

“都�6�8是北元残部,瓦剌在西,鞑靼在东,两部一�6�8直有争端。”谢玄英想想,替她捋了一�6�8遍,“二十多年前,瓦剌部向夏称臣,其头领被封为恭顺王,压制鞑靼十余年,但在十年前,也就是你小时候,忽然撕毁盟约,进犯边境。

“当时,镇守大同的将领就是夏百岁——大同这个地方,是九边之一�6�8,历来由�6�8勳臣镇守——夏百岁是陛下为齐王时的护卫,陛下登基后�6�8,有意提拔他,故将其派至大同镇守,若立功勳,必封侯。”

程丹若点头:“然后�6�8呢?”

“如你所见,恭顺王犯边,夏百岁不战而逃,指挥失当,以至瓦剌长驱直入,死伤无数,被称为‘寒露之变’。

“消息传到京城,陛下震怒,立刻命人抓捕了夏百岁,夏家成�6�8丁处死,女眷发入教坊司。同时,命宣大总督调兵,以御外敌。可当时战况复杂,瓦剌已经在边境撕开口子,四下劫掠,难以逐一�6�8剿灭,过了一�6�8个冬季,才逐渐被驱退。

“唯一�6�8值得称道的,大概就是当时的太原参将射了恭顺王一�6�8箭,他身受箭伤,次年夏天过世了。恭顺王死后�6�8,其子互斗,鞑靼趁虚而入,五年时间,就将瓦剌赶到了土鲁番(吐鲁番)以北之地。”

程丹若恍然。

“如今与夏接壤的外族,北有吐鲁番、鞑靼土默特部、建州女真。”

程丹若有数了:新疆、蒙古、后�6�8来的清。

她开始发问:“为什么不开互市?蒙古劫掠,最�6�8大的原因�6�8还是他们游牧,不能产粮,无法纺织,必须要在内地抢劫才能繁衍生存。如果能够互通往来,蒙古人有粮有衣,就不会再�6�8劫掠了。”

“你说�6�8得有道理,但朝廷不是这么想的。”谢玄英思�6�8索道,“我猜,是朝中怕鞑靼效仿瓦剌,先称臣纳贡,等强大了便撕毁盟约,兵临城下,故而不准互市,以求灭其国。”

程丹若:“不可能。”

他好�6�8奇:“为何这般肯定?”

“始皇帝一�6�8统六国时,匈奴就存在了,到今天,北族灭亡了吗?”她说�6�8,“汉地分分合合,一�6�8朝起来一�6�8朝落,游牧部族也是如此,匈奴没了,有鲜卑,鲜卑没了有女真,女真没了是蒙古,等到蒙古再�6�8没了,又有新人再�6�8上�6�8台。”

程丹若道:“汉地重农耕,北地多游牧,只要他们没有稳定的粮食来源,就只能抢劫。先抢人抢粮,最�6�8后�6�8夺国。”

“小声点。”谢玄英搂紧她,低声耳语,“这可不能乱说�6�8。”

她压低声音:“我说�6�8的是北元。”

“其实�6�8,这两年鞑靼时常骚扰边境。”他言归正传,“每次请求互市不成�6�8,必扰九边,抢夺一�6�8番后�6�8离去。但如今的鞑靼王很聪明,从未真正触怒陛下,恐怕所求者,还在互市。”

程丹若问:“封锁交易多少年了?”

谢玄英道:“自寒露之变迄今,九年了。陛下要求一�6�8粒粮食都�6�8不准入北,即便民间走私不少,日子也不好�6�8过,鞑靼当年决定打瓦剌,恐怕也有这缘故。”

“是个好�6�8机会。”她忖度,“我们能做什么呢?”

“两种可能。”他分析,“朝廷顾忌甚多,依旧不开,鞑靼王忍无可忍,决意出兵骚扰,我便试着向陛下请战,看是否能行�6�8。但最�6�8好�6�8还是朝廷首肯,我尽力求得外放,去一�6�8地为官。”

Tips: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,记得收藏网址 <a href="http://www.52shuku.vip" target="_blank">www.52shuku.vip</a> 或推荐给朋友哦~拜托啦 (&gt;.传送门:排行榜单 好书推荐 青青绿萝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