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14页(2 / 2)

谢玄英这回就要�6�8解决掉这些�6�8土地纠纷。

他�6�8沿着边墙走了一圈,查看了每个地方的耕田,也询问过当地人口,最终按照各地情况做出�6�8裁决。

大致遵循的原则是“苗地归苗,民田归民”,以边墙为界,属於苗人那边的所有耕田,退还�6�8给苗人,而边墙里�6�8面的,虽说以前可�6�8能是属於苗人,但汉民已经耕种许久,今后就属於汉人。

但边墙和长城一样,不是连成一整片的,断断续续的几段,野外并无城墙。

他�6�8就以山溪为界,划分民苗。

还�6�8有的地方比较奇葩,汉人的田和苗人的混在一起,这就很难分清了。

谢玄英让人拿来鱼鳞册,能置换的置换,不能置换的就划界限,记录分明�6�8,省得今后起矛盾。

当然了,但凡是裁决这种事�6�8,肯定有人满意,有人不满意。

可�6�8想想谢玄英的兵马,再念着寨堡的香饵,大多苗人还�6�8是勉强能接受。尤其寨堡自�6�8治,今后不必受骚扰,即便受了委屈,也觉得能忍。

汉人这边就更不必说了。

随着不少军户裁撤,大家求的就是保住官职,田什么的差不多就行了,哪里�6�8敢和巡抚唱反调?

因此,纵然磕磕碰碰,两件事�6�8还�6�8是顺利地办了下来。

昔年清平没有收好的尾巴,在此终於完结,谢玄英又了却一桩心事�6�8。

归程途中,没忘记去清平书院作客,拜访山长静光居士。

静光居士四十余岁,在山上修了个草庐,春深季节只穿单衣,正�6�8全神贯注地凿刻佛像。

谢玄英仔细端详,是一座手挎鱼篮的观音。

“静光居士。”他�6�8礼节周到地招呼,“晚辈谢玄英,特来拜会。”

“嗯。”静光居士是大儒也是狂生,还�6�8是出�6�8家人,难免有点狷介的脾气,不咸不淡地应了声,继续刻他�6�8的观音。

谢玄英耐心地围观。

然而,看着看着,他�6�8就发�6�8现静光居士在石刻这方面……是个生手。

这也好理解,晏鸿之也是这样的人,有时候忽然对什么感兴趣,就要�6�8学一学,学得七七八八就撒手。

而新手和老手相比有个特点,那就是特别来劲。

越菜越有劲头。

所以,他�6�8招呼长随小厮摆出�6�8茶具和坐垫,寻处石凳坐下,喝茶等。

静光居士心无旁骛,一心修凿观音的样貌,可�6�8修完怎么看,都觉得差了点,於是冷不丁开口:“你觉得这观音像如何?”

Tips: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,记得收藏网址 <a href="http://www.52shuku.vip" target="_blank">www.52shuku.vip</a> 或推荐给朋友哦~拜托啦 (&gt;.传送门:排行榜单 好书推荐 青青绿萝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