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似乎是心学党的胜利,是人情战胜了伦常。
然而,果真�6�8如此�6�8吗?
不�6�8,整个八月,都是杨首辅的主场。
他干了几件事�6�8,每件事�6�8都让人倒吸一口冷气�6�8。
第一件事�6�8,杨首辅说,这两�6�8年国�6�8家事�6�8多,北边互市,南面打�6�8架,沿海倭寇,都迫切需要人才,尤其是中西部,西南苗乱死了不�6�8少官员,职位空缺,但因�6�8为地方贫苦,大家都不�6�8愿意去�6�8。
所以,申请增加中榜进士名额,多录取科举落后地区的人,给他们一个机会。
这可是进士名额,比大学扩招值钱多了。
每一个名额,就多出一个官,多鸡犬升天�6�8一个家族,天�6�8大的好�6�8事�6�8儿。
再者,春闱录取分为南北中榜,南人、北人的名额不�6�8变,只是给中部地区的举人多一点机会,并不�6�8会侵害其他人的利益。
一时间,中榜出身的官员们无不�6�8赞同,他们都迫切希望多一点乡党,也好�6�8互相提携。
仅此�6�8一事�6�8,就足以让杨首辅争取回士人的好�6�8感�6�8。
第二件事�6�8却更是重磅。
杨首辅又说,春闱毕竟是明年的事�6�8,人才缺口的问题却迫切需要解决,所以,可适当放宽举人为官的限制,允许各地举人在地方政府为官。
举国�6�8沸腾。
要知道,从前举人想当官,属於原则上可行,实际千难万难。
首先你得在吏部有�6�8门路,得多送钱,人家才肯把你的名字登记上去�6�8,其次,空缺的不�6�8是穷乡僻壤,就是战乱地带,反正没有�6�8好�6�8地方、好�6�8差事�6�8,爱干不�6�8干。
但能在地方政府当官,虽然进不�6�8了京城,入不�6�8得六部,那也是官儿啊!
大家殷切地等�6�8待皇帝的批复。
皇帝……同意了增加中榜进士的名额,但拒绝举人在地方为官一事�6�8,只说若无进士补缺,准举人候补。
大家都很失望,不�6�8过也在意料之中,为官者不�6�8能在籍贯地为官是常识,进京候补就候补吧,万一呢。
就当众人以为杨首辅就此�6�8打�6�8住时,他才打�6�8出了最劲爆的一张牌。
杨首辅说,多年来,官员以留京任职为荣,出京外任为下,许多人中了进士就入翰林,一辈子也没有�6�8离过京,满口大义,只会空谈,而不�6�8知地方庶务。
都说非翰林不�6�8能入阁,可不�6�8通实务的人怎么能治理好�6�8国�6�8家呢?
为长远计,请求让京官外放,地方官入京,如此�6�8,京官能得到锻炼,地方官也能带来最新消息,让朝廷了解各地的情况。
这意见提得中肯,也完全�6�8戳中了皇帝的内心。
很多京官对外面的世�6�8界一问三不�6�8知,只知道书本说,可他纵观各地奏折,知道各地都有�6�8变化,就拿长江水患来说,工部很多人提起黄河水患头头是道,说到长江淮河便还以为都是小灾情,完全�6�8没意识到世�6�8界在变化。
再者,作为帝王就没有�6�8不�6�8想增强掌控力的,不�6�8然也不�6�8会有�6�8回京述职一说。
地方官入京,既能避免如定西伯之类的土皇帝拥兵自重,也能掌握地方上的最新动态,一举两�6�8得。
皇帝足足思考了三四天�6�8,同意了这份奏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