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章 内忧外患(2 / 2)

臣王 凹凸熊 2008 字 4个月前

一行人来到王府谨身殿稍作休息,不一会功夫便见定王慌慌张张地小跑进来,匆忙到外袍都没穿好。

“陛下,您怎么来了?!”定王揉了揉眼睛,不敢相信眼前这个平民打扮、风尘仆仆的人竟是当今北吴的统治者靖安帝。

“失败了,”靖安帝狠狠锤了一下茶几:“朕估摸着晋王的追兵马上就要到了!”

“臣弟早就劝您不要冒险行事,您偏不听……”定王看着靖安帝脸色难看,识趣地没有继续说下去,而是环顾一圈,问道:“二哥呢?”

“他为了引开追兵,带着几个人朝易州方向去了。”靖安帝呷了一口茶水,赶忙说道:“不管别的了,你这有多少兵马,能坚守多久?”

“臣弟来御津不过七个月,手上能调配的兵力最多七千人,这还包括王府的护卫。粮食的话,估计能撑个个把月。”定王回答道。

“太少了,七千人能干嘛,你这样,两手准备,一是派兵拿下御津港,替朕准备船只,以备不时之需;二是替朕准备笔墨,朕要发布勤王诏书,朕就不信大吴就没有忠心之臣!”

“陛下,臣弟始终觉得晋王并不像二哥说的那么骄横跋扈,也并不觉得他对社稷有野心。不然,以他的实力,简直易如反掌。”虽知道会触霉头,定王还是斗胆劝道。

可此时的靖安帝早就被吓破了胆,精神也有些错乱了:“你懂什么,若不是朕和你二哥死死守住,这大吴江山早就没了,废话不要多说,快按朕说的去做!”

定王无可奈何,只好派两千军士前去接管御津港。

定王知道靖安帝是什么意思,若是抵挡不住晋王的攻势,他恐怕是要坐船去往南方了,之前就听齐王说过,南方的禄王愿意接纳靖安帝,甚至打算以其名义组织北伐。

但是接管御津港并不顺利,守护港口的御津守备司,名义上归御津府管理,实际上是直属朝廷的。由於这里是王檩北上征讨南辽的海路起点,司中兵马多是晋王嫡系,虽说也就千余人,但都是身经百战,不是定王麾下那些兵卒可比的。

果不其然,面对定王派来接管港口的兵士,守备司守备郑修远直接关闭水门,拒绝接纳,直言非晋王手谕,地方官吏军属不得踏进港口一步。

定王这边带头的武将是御津副总兵卢天寿,他见软的不行,只好下令部队强攻,奈何港口附近数座水寨互成犄角,密集的防守使得卢天寿没占到分毫便宜。交战数个时辰后,自觉无望的他被迫带领残部返回御津城。

此时的御津城内弥漫着一股绝望的气氛,就在不久前,御津总兵罗杲在亲兵的帮助下坠城而下逃出城去,加之港口之战的失败,晋王很快就会知道靖安帝的行踪,仅凭一座小城,怎么抵挡得住晋王在京郊驻扎的数万铁骑?

但靖安帝仍不死心,他派人将勤王诏书送出城去,传檄各地,希望那些“世受皇恩”的封疆大吏能在此危难之时站出来,力挽狂澜於既倒,可直到邢国公卢延道率军包围御津城,也不见各地有何起兵勤王的迹象。

这其实很好理解,和朝中那些文官不同,各地的武官大多是王檩一手提拔起来的。当年吴哀宗失国,中原群雄四起,这半壁江山是王檩率领上原镇北军一刀一枪打下来的,他有资本、也有资格成为武人的领袖。

况且靖安帝推行的新政,触犯了各地武人的利益,这也是他们不愿出手相助的重要原因。就比如坠城逃跑的御津总兵罗杲,他就是被空降的定王架空了兵权,郁郁不得志,所以在紧要关头选择出城给王檩通风报信。

相较於各地督抚的“安若泰山”,倒是南方的禄王坐不住了。

南渡后的第二任禄王陆弘烔,按照之前与齐王的密约,立即打着“勤王靖难”的旗号从山东、淮南、湖北三条战线发动进攻,动员兵卒达三十余万,一时间,北吴南境黑云压城、烽烟四起。